話說大數據正流行
它可以根據蒐集到的資訊
轉換成有效的數據推測出可能性
如同諸多電商廣告
商家會依據消費者的行為
如網頁停留時間、購物清單及瀏覽紀錄等
推斷出你或許可能接下來想要的產品
從廣告觸及率進而激增購買率
數據分析也用於汽車導航與智能汽車
根據交通流量和距離推測最佳路線
還有行車輔助與酒駕防範系統等
不只提升駕駛的體驗也著重安全性能
而在日劇中(或許現實中也有)
可以根據犯罪紀錄以及罪犯特徵
揪出犯罪嫌疑人是哪號膽大人物
說穿了運用大數據的人就是想知道預料之外的事
但大數據難就難在數據的關聯性並非絕對性
要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尋關鍵的蛛絲馬跡
既然預測未來都是為了降低風險/尋求機會
不曉得大數據是否可以運用在預測一個人承諾的可信度
其實這有點相像是信用評分系統--
結合演算法得出信用評分模型並融入現金流、社交媒體數據
要建構“誠信機制”估計得靠大量的心理學測試
其中包含此人過去誠信/毀約的次數和過往做事情採取的態度
但態度要怎麼量化呢?如何算是積極?
加上成功領袖的特質是否能提升數據的可靠性?
我記得銀行的信貸利率不就是根據客戶本身的職業和社經地位來設定的嘛
試想如果能夠預先得知這個人是不是值得信任
我想不管是情侶關係還是銀行信貸都蠻需要這個功能的吧
不過要取得相關資訊得依賴個人誠信
當事人所給予的資訊本身就存在著偏見
所以這到底是有可能的嗎?還是純粹腦洞太開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