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麥肯錫教我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
以下內容是我挑選出
自己比較覺得困擾的時刻
比如臨界點在哪等
你可以有很多興趣
但是你最想達成的使命是什麼?
對工作喪失熱情
- 對工作不滿? 想像五年後的樣子。如果盡是想到不好的表示你需開始探索&接納風險。
- 職業非我所愛 怎麼辦?找到工作裡喜歡做的事&先從別人期待中掙脫 。
- 如何找到志向? 想想自己70要追憶什麼? 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 不知道對什麼感興趣? 它可以是全力以赴 學習、發展出色的自我等。
- 能讓你成功的?都在你身邊 或許不完美但相信自己才會採取行動 。初期嘗試必然失敗但可釐清你的志向,加強你的決心
管理壓力
- 不怕犯錯 將討論視為珍貴的合作方式
- 壓力從天而降? 你需要職場導師的經驗智慧和耐心
- 預估壓力 決定接受程度
- 你願意為何而奮鬥?
- 處理壓力- 蒐集事實 找出壓力來源 如果是職務壓力過於沈重 請考慮值不值得 學習技能壓力只是暫時的
犯下大錯
- 別在「我試試看」的情況下 承諾別人 犯錯趕快承認 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不知道答案 直接承認但是找出答案
- 立刻承認錯誤 之後用更好的表現取代
- 找到解決對策 同時做準備 隨時可以討論這個對策
- 評估錯誤 用主動語氣表達負責任
考績不佳
- 開口求助
- 設立期望和明確要求(對於私交好 考績爛者)
- 尋找考績的訊息 如果文化不合拍 那就另尋東家
團隊不肯投入
- 聽取別人的顧慮
- 聽聽別人的看法
- 指示別人做無法讓他們投入 鼓舞他們協助解決問題更有效
- 籠絡對方 了解他們覺得重要的事
領導眾人
- 有問題就請教他人
- 表達意見要提出對策 光會批評最惹人厭
- 表明企圖心之前 先做好每日工作
- 將論點轉化報告 納入挑戰、替代觀點和解決方案
別成為一個「但願自己當時」的人
- 人脈集結:與朋友聯繫 說明某產業和職務吸引你的地方 為何你是合適人選
- 找出可以創造更多正能量的機會
- 為夢想擬定雛形&實驗 因為最大風險就是等待過久
- 夢想不需不變 只要夠大 夠機器你的信念和勇氣
一生有幾次當英雄的機會 多數人會放過
- 任務簡單就輪不到你了
- 雖然協調合作會減緩進度 卻能創造大家的參與感
- 方向對了 計劃錯了也沒關係 容許出錯
逆境的定義
- 做好準備就是強化身體和心理
- 別問為什麼發生這種事 先問怎麼解決
- 逆境來了 就只能調整心態
工作不再有吸引力 轉向還是堅持?
- 先讓主管放心 才有創意空間
- 該離職 身體最先知道 情緒也會反映
其他內容試讀
感想:
這本書適合一直自我懷疑 ,找不到人生答案者。
裡頭採訪不同人物的經歷及他們的掙扎。
麥肯錫能這麼成功 , 我真的覺得是他們探究能力太強了。
其實大多時候,我們真正想做的事都在心裡。
只是社會的旁人總是在扯你後腿。
批評你能力不夠,笑你太過天真等。
我覺得能力其實不一定要靠工作經驗的累積。
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去觀察。
就像開車時候,我可以體會早打燈號的益處。
讓別人知道你的行動,他好可以先行變換車道。
工作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可以解決,
但卻惹出更多麻煩,很難善後。
提早打燈號就像和主管表明,
可以優先提出應變政策。
當然自己也可以做些小企劃執行。
很多人創業成功前也不是無敵好手。
但他們有自己堅持的信念想要完成。
中間不足的部分都可以再學習進修。
此書告誡你熱情應該擺後面,先追求志向才對。
只要還有火苗的一天,你都該盡力去讓它燃燒。
雖然很羨慕別人的才能,
但如果把自己放到同樣火爐裡,
我能這麼享受嘛?
即使感到自己在硬撐,或者是勉強熬過,
沒關係 大家都一樣的,至少這本書裡告訴我,
原來在那一刻,大家也都是缺乏信心的。
突然感到自己很無能都很正常,
重點是如何去溝通以及尋求協助。
但主管也需要有同理心才能形成良好的溝通。
「工作熱情不在工作內容
而是自我意願 追求志向不是一次就可以。。。
找出有能量的時間 結識你感興趣的職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