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種做事常做不完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不是來自於事情的困難度,而是有太多代辦事項要處理。
想學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太多,想要完成的事情更多。
結果越累積越多事,反而最後什麼都完成不了。
這種不服輸的毅力固然很好,但若造成「消化不良」最終將一事無成。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能分成下列4種:
猶豫不決
什麼事都想要做,但卻分不清何者更重要。
為了要達成長久的目標,不得不多工處理才能消除「障礙」。
不過一旦人開始分心,反而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來彌補消耗的專注力。
外界干擾
人的一天中不時會產生不同的思緒;小到晚餐吃什麼,大到靈感來襲。
再加上群體的生活,我們不時要面臨突發的狀況;有人請你幫忙或是結果不如預期等。
還在摸索階段
或許有的人很幸運,可以在初入社會的時候就找到合適的職業與興趣。
但我就不屬於這種人,所以總是在不停的嚐鮮,想要開發新的技能。
有的技能是為了健康、有的是為了工作,也有的是興趣使然。
浪費時間
浪費時間多數是因為懶惰,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拖延症。
懶惰是人的天性,偶爾瀏覽網頁和看看Youtube,時間不知不覺的的飛逝。
為了躲避複雜的事件,我們只好一拖再拖...
在了解這些都不是你的原因後,你大可以放心(喂~
我是說好好的解決,並且對症下藥。
首先要有一個能讓你安定去執行的目標;比如一個穩定、你剛好又不討厭的工作。
因為心理有了安定感,才有多餘的精力去執行和完成更多的事。
而且當你在單一領域取得些許成就後,深層的知識對擴展廣度有很大的幫助。
內心的渴求
想做的事情可以區分成內心想做的和單純興趣愛好。
單純興趣愛好,建議下班後有多餘時間一定要嘗試,因為「喜歡」有一定的舒壓效果。
而內心的迫切感是人生經歷過一些事情後想達成的使命,所以每個人發生的時間不一定。
如果內心沒有迫切的需求,其實最後也會做得意興闌珊。
目標導向
當確定某件事有必要學習性時,一定要設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指的是最終的目的和該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實際該執行的時間。
需要花費時間的技能如語言,可參考多數人的時間點來當benchmark。
但如果急需的知識和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有相關,則可以先備份起來。
如果興趣剛好媒合想取得的技能,可以列出重疊的必要知識再目標性學習。
自動化系統
就像平常起床後要吃早餐、刷牙一樣,將想做的事情形成習慣。
要避開麻煩,可以將該做的事情放置在明顯處並提醒自己先開始一點。
通常初期是最難的,所以一開始不能要求過高,先有量才有質。
最後如果因身分擠不出多餘的時間,可以暫緩興趣的學習。
因為興趣本身並無絕對必要性,它在意的是探索的過程而非結果。
再者時常思考效率化的做事方式,也是一種方法喔!
「你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但你不可以什麼都想完成。」
我寫這些並非自稱為行家,僅因為我本身也有分身乏術的困擾。
以上是我參考了很多時間管理&有效學習的書籍,加上個人經驗所統整出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