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乃成功之母」,或許正是《失敗博物館》展覽的意義。
那些曾經失敗的產品,因為有了後續的積極改進,便有了現在的龍頭公司。
至從疫情後就很少出門,難得又恢復看展的興致。
溼冷的雨天意外適合看展,獨享了單人的自由。
因為延期才沒錯過《失敗博物館》的展覽。
看看他人的失敗,去學習這些失敗的原因。
講到失敗,最經典的例子應該是底片商「柯達」與影片出租商「百視達」數位轉型失敗。
因時代潮流變動,加上低估消費者在新時代的需求而錯失良機。
相反的,「柯達」的對手「富士」則積極擴充影像技術於醫療、健保、印刷等多角化經營。
《失敗博物館》來至瑞典,是實際存在的的一個博物館。
它專門展示設計不良和被市場淘汰的產品,因為創辦人塞謬爾.威斯特認為失敗也是值得被討論的。
這次2021.12.25 ~ 2022.03.13在台北松菸舉辦的《失敗博物館》中也展示了諸多奇妙的產品。
失敗的科技產品
/Logbar戒指
可用手勢控制設備的戒指,不禁聯想到復仇者聯盟薩諾斯彈指的畫面。
失敗是因為它居然不是無線的,那用起來當然不方便啊!
其實如果它是無線的應該會很類似現在的Apple Watch的「輔助觸控」。
/任天堂威力手套
據說是wii遙控感的前身,失敗就是因為它太bulky了。
任天堂也算不停創新的公司;從經典遊戲超級瑪利歐到健身環大冒險,不斷地推陳出新。
還有像是任天堂Labo紙箱組裝遊戲,把遊戲用DIY的方式現實化;組裝本身就是一種遊戲。
/微軟Tay聊天機器人
我對這個產品沒有印象,只知道在2010年Siri發展的更好。
簡介說是因為“學習能力太強”,學了太多批評、歧視的言論。沒想到,機器也是這麼邪惡的啊)
近期有其他更進化的智能家電像是Amazon產的Alexa,或許更有趣。
/Google glass
對喔 Google還有這一項產品,不愧是《失敗博物館》,我記得後來它還一直被Siri取笑。
雖然說是因為時常被監督(當然也有太貴的成分)而失敗,但人類何嘗不是被監督著呢?
如果有看過Snowden這部電影的人應該能了解我在說什麼。
如果當時google glass轉型成眼鏡式的行車記錄器,開發視覺動向追蹤功能,
是否可以解決「應注意未注意」這個行車安全意識問題。
/社交機器人
這應該只是一個模型,類似現在很多飯店使用的服務機器人。
在疫情期間與人力缺緊的小國,這至少是個有效用的發明。
一直以來人都有社交需求,現今聊天APP已取代了這個社交機器人。
而且聊天APP也大大保障人與人之間所謂的安全人際距離。
/黑膠唱片隨身聽
有順應到趨勢而發明的黑膠隨身聽,只可惜設想不夠周到,沒考慮黑膠的特性。
只有水平播放才能保住音質的穩定性,加上黑膠還是比較適合靜態欣賞。
/Gizmondo遊戲機
對於何時發表並抓對時機是《失敗博物館》想對產品喊話的重點。
許多產品或許沒有那麼的失敗,不少展物都是錯失良機。
而且財務對於新品的研發 & 公司的運作也不容小視。
/apple蝶式鍵盤
這個我有聽說!不過居然有集體訴訟。
但是後期的鍵盤不是也都是蝶式的嗎?還是機械原理上有區別?
/任天堂虛擬男孩
就說任天堂很新潮吧!這根本就是VR的前身啊~
/臉書數位貨幣
結果出現元宇宙還有現在的NFT,不得不說《失敗博物館》你是不是搞錯了,臉書還是成功了啊!
失敗的生活用品
/哈雷香水
主要是因為大家在乎哈雷的引擎而不是其副產品。
不應該將這些副產品當成解藥,它無法解決產線問題。
不過如果能跟香水品牌聯名搞不好可以迸出火花,像supreme聯名系列。
/亞馬遜手機
亞馬遜成功從書店轉型成電商,但它有出過智慧型手機?
如果不是《失敗博物館》的展出,我想我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
還好後來他們專注於數據分析,繼而誕生出亞馬遜雲端服務,成為公司的大支柱。
/Philippe Start水壺
實至名歸的“花瓶”?重看不重用。當成藝術品倒是ok?
建議他們可以學學Dyson的工業設計,而且設計成咖啡壺會不會更好?
/飛利浦Video 2000播放器
因研發成本過高而慘遭失敗,不然其實只是因為時代改變本該被汰舊的產品。
/雙頭鼓棒
這個如果改造一下給木琴用不知道會如何。
我覺得打鼓最帥的部分就是整個律動和沈浸式的表演,用這個帥不起來吧?
想看酷炫表演的人我推薦blueman show(台灣好像沒有),內有螢光漆的擊鼓表演。
/電影通
我覺得它與Netflix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畢竟電影院的營運成本高才導致失敗。
(不過電影院不是根本靠賣爆米花和可樂賺錢嗎?)
那如果改開發成一個融合娛樂和健身的場所,是不是可以解決缺乏運動的問題?
邊運動邊享受大螢幕,但旁邊猛男的呼吸吐氣聲會不會過於干擾?哈
/榨汁機
這產品形同虛設,跟一般榨汁機沒什麼兩樣。
榨汁麻煩的是搭配和清洗,如果能結合健康功能APP,提供飲食建議或許會有市場?
可是Nespresso還蠻成功的吧,畢竟煮咖啡還真不容易,可能喬治克隆尼也有影響。哈
/排尿高爾夫球桿
其實男生好像不是很care?不然尿急時就假裝酒醉?
/充氣人偶
你們猜這是幹嘛用的?
用來警告後方來車的,排除擋住後照鏡的缺點,其實蠻醒目的啦。
據說電動車Tesla未來會裝倒車廣播器,駕駛可用來警示後方人員等。
不過對於駕駛安全這件事,真的也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凱拉娃娃
她是隻監控娃娃,但你知道其實網路也在監控你嗎?
/膠囊可樂機
這不就是氣泡水機嗎?而且可樂的配方是秘密,怎麼可能讓你用膠囊調配。
才5-6年前的產品(根本近期的發明),設計師以為這樣就可以破解財富密碼嗎?
失敗的食物
/嬰兒食品罐
1974年貌似泡麵還沒誕生,但是老實說我覺得這產品不差啊(當下我還模擬吃的感覺)!
只能說外國人還是比較喜歡新鮮的食物,所以泡麵在國外也只有非常陽春的,除非是亞洲超市賣的。
不過這個嬰兒食品罐或許做成甜點罐還不錯,小巧精緻蠻討喜的。
/高露潔牙膏 欸不是 高露潔千層派
吃了牙齒會很fresh?
不過奇葩的聯名在現代反而是話題吧?youtuber可以拿來拍影片,反而激起大眾的好奇。
前些時間,全聯不也有跟黑人牙膏的聯名蛋糕。還有大陸的馬應龍(痔瘡藥商)口紅💄
/嗅覺味刮刮卡
這個哪裡失敗了?告訴我。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省成本的4D效果呢~
至少很適合家庭電影院,做滿線上線下的行銷。
/NEW可口可樂
這個我好像有follow到,話說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有差!
失敗的交通工具
/塑膠自行車
我倒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想,至少創作者試著去思考使用不同的材料,不然材料科學叫假的!
/汽車
其實我覺得設計上這台車還算不錯,如果換另一種銀面材質並改善動能應該還是可行的。
/電動車
原來電動車以前就有啦!不過我覺得這個還可以改造。
車子最重要的考量還是安全性啊~
/尼龍
失敗或許並不是失敗!
就像青黴素,還是某個元素也是在偶發間找到的。
/實在不性 (照片水平歪掉了)
先驅者 勇於嘗試!
我記得威而鋼本來是用來治心臟病的。
/Hooters
其實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有市場的啊,但是可能還要再更有特色一點。
畢竟長途旅程其實很悶,如果能像渡輪有表演活動應該是不錯的。
不過因為飛機的時程比起渡輪少很多,加上商務旅行的人偏多數,所以可行性不高?
/Trump
Trump居然有自己的一個展示區!
這個《失敗博物館》的館長是有多討厭川普(笑)。
但這也體現有錢就是任性,有錢就容易承擔失敗的成本。
/電動磨皮刀
因為太好用所以失敗了,所以有手機跟電子產品不耐用的原因你知道了吧!
/吸入式胰島素
UX 很重要!
但是產品發售前,不都會有prototype測試嗎?
/生理時鐘調節器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
/PSD匯報
/波音737
因為現代人太依賴科技,導致實際飛機遇到事故時機長不知如何反應。
整體上 我覺得展覽還不錯,至少整個動線是流暢的。
分成了幾個區塊 ,所以不會一群人擠在一起,每個人可以看自己想看的。
時機不對
方向錯誤
人為因素
都有可能成為失敗的原因
這件事告訴我們 ,成功的人都失敗過,失敗只不過是個過程。
就如Thomas Edison說 “我不是失敗 我只是找到100個不成功的辦法”
原本想要在展期結束前po文,但是想想應該要讓大家體會過展覽再來回味。
雖然網路上可能都有資訊,但《失敗博物館》展讓你一次看齊多數的失敗。
那些不見得是產品,也有可能是事件...
最後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覺得哪個產品最失敗/